班组管理论文(通用3篇)

投稿:小范

班组管理论文 第1篇

[摘要]班级管理同企业管理同属管理范畴,具有共同的特征。班级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目标虽然不同,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却有许多相同之处,这就为班级管理企业化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将企业管理理念应用于班级管理,创新班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学校办学方向。

[关键词]班级管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班级文化;自我管理

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需顺应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班级管理工作。因此,将企业管理理念应用于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创新班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学校办学方向。

一、将优秀企业文化理念融于班级文化之中

众所周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主要强调文化熏陶,用文化精神凝聚组织力量,用组织愿景鼓舞人心,以集体机制激励员工斗志。所以,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并将学校文化与之和谐融合,能够为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班级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班级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平台,但一定要有职业学校的特色。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摇篮,我校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学校以“学高当师、身正为范”为校训,以“知行合一”为做人准则,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均与专业设置紧密联系起来。如,每天每位学生都要把粉笔书写的七言律诗的小黑板整齐地挂在班级外面指定的位置;同时我们将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学生简笔画、钢笔字、毛笔字、手抄报、手工作品,定期展览于班级“优秀作业栏”橱窗之中,形成班级固有的特色文化,让学生要以一名未来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传递给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班主任合理放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自我管理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发展,班主任尝试着转变自己的.角色,并合理放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首先,班级要像企业一样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建立属于班级内部的管理层次;其次,班级同样也要采取层层负责制,班主任要与班干部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要和班干部一起分析、研究班级可能出现的情况,保证能够在班级出现问题之前及时协调解决,这样就使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会与社会完全脱节。为此,我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和采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教育模式,通过和班级全体成员一起制定详细的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并认真学习和落实,同时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使班级干部成为班主任的代言人。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都由班干部进行分层管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规范了班干部的行为,使他们在班里起到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当然,这种分层管理并不是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班主任要全程监控,随时过问,随时检查,随时反馈,了解具体情况。如寝室管理由生活委员管理寝室长,再由寝室长负责管理寝室每个成员,出现问题后,班主任要先了解生活委员和寝室长的处理方法,再去倾听学生的看法,再给生活委员和寝室长合理的建议,然后再由生活委员出面处理。学生在这种“自己管理自己”的模式下,自觉性、自律性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做最好的自己”。

三、利用学校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企业中员工的拓展培训体现了团队的力量,班主任要将这种团队精神引入和迁移到班级管理之中。首先,渗透思想教育,唤醒团队意识。班主任、班级干部、普通学生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班主任和班干部之间、班主任和普通学生之间、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之间需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其次,在班级管理中应通过班会、自习、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教育,通过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类活动,凝聚团队力量,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学校组织和开展各类活动就是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气氛。作为班主任,要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组织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进步的过程,更是集体凝聚力升华的过程。因此,我在每次活动前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如召开“军训动员”主题班会时,我要对学生坐姿、站姿进行要求和规范,更要强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组织跳绳比赛活动时,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合理分配力量、如何科学分工,如何确立队员之间的站位、距离、力度和频率等,经过每一位成员的不懈努力,在最终的比赛中,我们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在整个备战和比赛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更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不计较个人得失、付出终有回报、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人生哲理。总之,通过对企业管理和班级管理中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相融合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提高了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晓琪.浅谈自我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新课程(下),20xx,8(28).

[2]张建华.创设职业教育的绿色生态环境[J].发展,20xx,8(5).

班组管理论文 第2篇

一、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安全教育认识存在片面性

当前,各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问题都很重视,那么,高职院校怎样才能保证学生安全?安全教育应当处于怎样的地位?在这些问题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受了十多年教育,已经是我国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公民,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安全防护能力,没有必要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二是,认为高职院校加强了安全管理,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环境比较好,安全教育不必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三是,安全教育虽然重要,但专业教育更加重要,高职院校应该把人力、财力投入到专业教学方面,重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造成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经费不足,安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认为高职院校的每门课程都包含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就能获取大量的安全知识,因此,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以上是对安全教育几种代表性的错误认识,他们完全没有认识到安全教育才是高职院校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二)安全教育对象存在问题性

新时期高职院校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的呵护和学校的监护下顺利走进大学的,没有受过什么挫折,他们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素质差、个人防范意识较低、经常掉以轻心,易成为受害对象。如个别学生独自到校内外僻静处等不安全场所、随意相信陌生人并跟随其外出,容易发生人身、财产损失。大学生急于了解社会,但善恶识别能力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缺乏必备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常常疏于防范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如外出旅行时,将行李交给陌生人代为保管;在网吧、游戏厅等不安全场所长时间逗留;随意告诉陌生人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等。学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但很多大学生却不重视法律知识学习,没有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遇到现金、手机、银行卡等贵重物品被盗或碰到不法分子抢劫、行凶等违法行为时不知如何应对。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论、违法犯罪等负面因素的影响,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不注重道德修养,造成私欲膨胀,道德沦丧,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有些学生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知情不报;有些学生相信出事后可以“私了”,不积极配合调查;还有些学生受到非法侵犯时不会寻求保护等。

(三)安全教育实施缺乏体系性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但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缺乏专业教师队伍,教育力量单薄,教材不够,活动开展不多,设施过于陈旧,导致安全教育缺乏长效机制,往往是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高。一是,教育手段陈旧、落后,只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不能吸引学生兴趣,虽然进行了安全教育,但效果不理想;二是,教育内容枯燥、老化,内容选择与编排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不出时代性,影响教育效果;三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即使搞点安全教育,也只是零敲碎打,导致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形成体系;四是,安全教育没有纳入教学计划,教育时间、内容、教材等缺少统一规划,安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实现突破性的进展。

二、改进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健全领导体制,重视安全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应将安全教育工作纳入校领导的任期目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财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院系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教育组织领导机构,负责规划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全面负责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将安全教育列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纳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安全教育干部、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确保安全教育课时满足教学需求、理念符合时代需求、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形成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安全教育机制

高职院校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如《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学校应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岗位安全职责,层层签订岗位安全责任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要将师生员工履行安全教育管理岗位职责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作为追究安全责任的依据。学校应从制度上保障各项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从思想上促进学生遵纪守法心理的形成,从管理上强化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提供经费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经费保障是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要在重视培养安全教育专职教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抽调安保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形成良好的师资队伍梯队;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敏锐性;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及时更新知识能力结构,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研究工作,提高安全教育工作水平;要在职务职称晋升、工资待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教师适当的关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还应加大对安全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及时落实课时、教材、设备、科研及师资培训等经费,确保安全教育工作无后顾之忧。

(四)加强理论研究,优化安全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加强安全教育研究工作,优化安全教育内容,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一是加强前瞻性研究,对社会形势和学生安全问题进行预测,掌握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确保安全教育始终处在主动地位。二是拓展工作思路,根据学校安全教育的长远目标,深入研究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使安全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安全教育工作的发展。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信息安全和心理安全的研究。探索如何预防网络受骗、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信息安全问题,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五)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应采用技术先进、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安全技能演练为支撑的“讲训交替、理实结合”的安全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安全教育效果。课堂教学主要以知识讲授为主,结合答疑、研讨等方式,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等特点,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主题教育活动,如安全主题班会、辩论赛、征文比赛、讲座等,特点是寓教于乐,使安全知识和信息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安全技能演练,以课后练习为主,也可组织演练活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练习现场急救、危机处理、消防逃生等安全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安全教育的时间安排上,我们可以采用“三三制结构”,即安全教育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和安全技能演练各占安全教育的三分之一,这样既有知识讲解、又有技能训练;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活动,做到了“讲训交替、理实结合”。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使学生通过参与安全管理的亲身实践,体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安全防范的责任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结束语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掌握自救互救、应急逃生与防灾避灾等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建设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

班组管理论文 第3篇

一、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安全感

有些人总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只要拿出自己所谓的“威严”,就能管理好班级,驯服班内的所有学生。但往往事与愿违,有时喊破了嗓子,架势十足,这样做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级管理并非是简单的管制学生、管理学生,必要的威严是必须要有的,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在不断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中首先给学生安全感。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或无力感。在“威严”的班主任管理下,班级的气氛一般是紧张、严肃的,给学生的感觉是,只要犯一点儿小错误,迎接他们的将是暴风骤雨。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见到“威严”的班主任时就会没有安全感,在与其交流的时候会感到害怕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不管学生自己有没有犯错,或多或少的会产生焦虑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就很有可能对自己不接纳,对周围的人、事物产生怀疑,甚至抱有敌意。班级管理中,学生没有安全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学生的创造性也会受到抑制。怎么才能给学生安全感呢。首先,班主任应该在班级营造一种民主谐的气氛。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利用好民主集中这一原则,对待班级事务,先让每个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敢在老师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管他们的意见是否被采纳,这一过程无疑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坚持下去,学生就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看见班主任以后也不会产生畏惧心理,感觉班主任就是他们的朋友。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是基本上没有心理负担的,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的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当然,给学生安全感并不是没有批评教育,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国法校规面前,班主任的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其次,班主任要在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不能因为某些同学成绩不好而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不能因为某些同学能力有限而遭到其他同学的羞辱,不能因为某些同学个性十足而遭到其他同学的孤立,班主任应该正确引导班级舆论,让这些同学感到班级的温暖,感受到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融洽、平等。

二、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学生自觉的把自己看成班级中的一员并对班级产生一种寄托感。学生有了对班级的归属感,就会自觉的把自己的言行与班集体联系起来,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培养学生的归属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班主任带着情感工作。教师的真挚感情是促使学生向班集体靠拢的催化剂。班主任应该给学生家庭般温暖,一视同仁的对待班级中每一个学生,不能使学习好的学生有超出界限的优越感,也不能使后进生感觉到低其他同学一头。班主任的工作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真心、真爱、真情的基础上。学生对班主任有了信赖,才有可能对班级产生寄托。其次,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归属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我为班级做贡献,争荣誉”的责任感。在活动中使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以“三五”表彰为契机,宣传优秀的学生事迹,教育学生以学习为荣;以体育周的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意志;以艺术节的举办为气机,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在活动中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增强他们在集体中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对集体的归属感。再次,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导每个学生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与所能发挥的作用,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学习所努力的方向;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把爱好和特长都发挥到极致。这样学生就能产生归属感,形成自信心。总之,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不能只依靠冷冰冰的校纪班规,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让学生感到安全,让学生有归属感,这样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