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获奖论文(实用18篇)

投稿:小范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1篇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XXX,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是在鲍建生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成为数学教育的中心话题之一,表现在:关于建模的文献大量涌现,有关数学建模的书籍相继出版以及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召开:国际数学教育大会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es on MathematicalEducation…ICME,国际数学建模与应用的教学大会th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s o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Applications--ICTMA.

在1976年,ICME-3上,Henry Pollak整合应用与建模到数学教学中,作了名为“数学和其他学校学科的相互作用”的调查报告(survey lecture),从而把应用与建模带到了前沿;ICME-4上,Bell傲了 “学校里数学应用教学的世界范围的可用材料”的报告、从1984年在澳大利亚的ICME -5开始,应用与建模被列为每4年一次的ICME会议的日程,包括常规工作(regular working),专题小组(topic groups)以及报告(lectures)。

ICTMA5的历史起于考虑为那些成为研究生后将被要求解决繁杂的真实问题的本科生做准备,在英国,可以被称为ICTMA之父的David Burghes,决定和学校教师一起合作为中学的小孩制作有趣的建模调查,来活跃学校数学课程。ICTMA团体从1983年开始,每2年举办一次ICTMA大会,每次会议都会出版一本会议论文集。一系列会议提供一个论坛,讨论所有领域,所有水平的数学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到学院到大学一中涉及的应用与建模教学的所有方面。在,ICTMA成为ICMI的一个附属团体,许多成员参与了 ICMI研究系列14 “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建模”.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根据框架上的五个评价桁标进fr测试题的编制,并得到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评价框架”编制逑模测试任务时的5个原则:

情境维度:背景不容易剥离:

内容维度:情境下的数学内界所以有可能是多样的;

过程维度:解答建模测试任务:要“数学化”(现实情境--数学模型)的过程;

任务类型设置维度:三种类型的建模测试形式可以选择某种或某几种;

建模水平维度:需要考虑建模测试任务的水平属于再现、联系、反思的哪一个水平。

并按照评价框架生成数学建模能力测试卷,选取全国八个不同地区的1172名学生进行测试,采用项目反映理论(IRT: Item Response Theory)对于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检验测试题的拟定水平是否符合客观水平,从而验证了评价框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2篇

试论数学建模方法

目前数学教学与数学应用脱节的现象很突出,以至于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用,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如何改变目前这种教学与应用脱节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用数学模型法指导数学应用题教学,为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提供经验和范式,从而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什么是数学模型

要突出应用,就应站在数学模型法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应用题教学。什么是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就是把实际问题加以抽象概括,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些模型来研究实际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渗透这种方法和思想,要注重并强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如何用数学模型(包括数学概念、公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来表达实际问题,如何用数学模型的解来解释实际问题的解。以及为 科学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并预测其 发展趋势。

二、建模示范方法例谈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进行例题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联想、抽象建模,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供经验和范式。选编数学应用性例题的一般原则是:① 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② 必须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③ 必须符合科学性和趣味性;④ 取材应尽量涉及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有时代气息,有 教育价值。

1. 与其他相关学科有关的问题

题1:化学中甲烷CH4的键角109°28′是怎样求出来的?

题2:在大楼底层有一控制室,有三条导线和楼上某电器相连,设三连导线的电阻分别为x、y、z,现手头有一只电表可在控制室内测量电阻,试没计一种数学方法求这三根导线的电阻。

2. 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

题3:学校教学大楼,从一楼到二楼共13个台阶。一位同学上楼梯可以一步上一个台阶,也可以一步上两个台阶。问从一楼走到二楼,有多少种不同走法?一年365天,每天选用一种走法,能否做到天天的走法均不相同?

题4:学校足球场地是一个102×68平方米的矩形,球门宽为8米,由边线下底传中是惯用的战术,请你帮助足球队员确定离底线多少距离的地方起脚传中效果最佳?

3. 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中改造而成的问题

课本中有一习题,稍加修改就可以形成以下应用问题。 (1) 一辆货车要通过跨度为8米,拱高为4米的单行抛物线形遂道(从正中通过),为保证安全,车顶离遂首顶部至少要有米的距离,若货车宽为2米,则货车的限高应为多少?(精确到米)

(2) 一条遂道顶部是抛物拱形,在(1)中将单行道改为双行道,即货车必须遂道中线的右侧通过,求货车的限高应是多少?

(3) 一辆货车高3米,宽2米,欲通过高为4米的单行抛物线形遂道,为安全起见,车离遂道顶部至少要有米的距离,试求拱口宽。

(4) 将上题中单行道改为双行道,再回答上面的问题。

4. 一些典型的高考应用问题及应用知识竞赛问题

题5:国际乒联为增加乒乓比赛的观赏性,希望降低球的飞行速度。现制比赛用球的直径是38毫米。国际乒联接受了一项关于对直径40毫米乒乓球进行实验的提案,提案要求球的质量不变。为了简化讨论,设空气对球的阻力与球的直径平方成正比,并且球沿水平方面作直线运动。试估算一下若采用40毫米乒乓球,球从球台这端飞往另一端所需时间能增加百分之多少?据 中国乒协调研组提供的资料,扣杀38毫米乒乓球时,击球速度约为米/秒,球的平均飞行速度约为米/秒。

三、倡导数学建模活动的要求

首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精心选择一些简单的实例,安排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初步掌握建模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建模的信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热情,开拓学生视野,接触更多的社会知识和 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其次,开展研究性学习,搞好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试点。选修课开设着眼于拓宽知识面,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也可深化必修课所学知识,增强实际应用的能力。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若能成功,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最后,增加数学实习作业,建立数学实验室。数学应用教学不单是教学生在纸上解答现成的实际问题,更要让学生到实际环境中去感受问题的存在性,实地考察它,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进行实习作业。数学实验和实习作业都是通过学生的操作,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数学实验和实习作业是一种活动化教学,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学生在各自的能力基础上部得到较充分的 发展,既面向了全体学生,也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3篇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建模教学

论文摘要: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了高中数学建模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数学应用及数学建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关于高中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意见。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数学的特点不仅在于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它应用的广泛性,自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数学科学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正在从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后备走到了前沿。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数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扩充使得数学已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已成为一种能够普遍实施的技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国际数学界普遍赞同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和在数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现代化技术来推动数学教育改革。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都十分重视数学建模教学,把数学建模活动从大学生向中学生转移是近年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我国普通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要求不仅符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数学建模通过“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求解数学模型,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实际”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围绕实际问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整理加工、获取新知识,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数学建模将各种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必备手段之一,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因此有计划地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培养自律、团结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具体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建模比较感兴趣,并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他们对于数学及其他课程的学习.有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依靠数学,平时做的题都是理论性较强,实际性较弱的题,都是在理想化状态下进行讨论,而数学建模问题贴近生活,充满趣味性”;“数学建模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广泛,使我们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理解得更为深刻”。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及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数学结果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及相应数学软件的能力;独立查找文献,自学的能力,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联想力和洞察力。由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如何呢?下面是节自有关人士对某次竞赛中的一道建模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所作的抽样调查。题目内容如下:

某市教育局组织了一项竞赛,聘请了来自不同学校的数名教师做评委组成评判组。本次竞赛制定四条评分规则,内容如下:

(1)评委对本校选手不打分。

(2)每位评委对每位参赛选手(除本校选手外)都必须打分,且所打分数不相同。

(3)评委打分方法为:倒数第一名记1分,倒数第二名记2分,依次类推。

(4)比赛结束后,求出各选手的平均分,按平均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此确定本次竞赛的名次,以平均分最高者为第一名,依次类推。

本次比赛中,选手甲所在学校有一名评委,这位评委将不参加对选手甲的评分,其他选手所在学校无人担任评委。

(Ⅰ)公布评分规则后,其他选手觉得这种评分规则对甲更有利,请问这种看法是否有道理?(请说明理由)

(Ⅱ)能否给这次比赛制定更公平的评分规则?若能,请你给出一个更公平的评分规则,并说明理由。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很强的好题,给学生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不少学生都有精彩的表现,例如关于评分规则的修正,就有下列几种方案:

方案1:将选手甲所在学校评委的评分方法改为倒数第一名记1+分,倒数第二名记2+,…依次类推;(评分标准)

方案2:将选手甲所在学校评委的评分方法改为在原来的基础上乘以;

方案3:对甲评分时,用其他评委的平均分计做甲所在学校评委的打分;

然而也有不少学生为空白,究其原因可能除了时间因素,学生对于较长的文字表述产生畏惧心理、不能正确阅读是重要因素。同时,一些学生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规则(3),得出选手甲的平均得分为,其他选手的平均得分为

,从而得出错误结论.不少学生出现“甲所在学校的评委会故意压低其他选手的分数,因而对甲有利”的解释,而没有意识到作出必要的假设是数学建模方法中的重要且必要的一环。有些学生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则对甲有利”的理由,例如:排名在甲前的同学少得了1分;甲所在学校的评委不给其他选手最高分(n分),所以甲得最高分的概率比其他选手高;相当于甲所在学校的评委把最高分给了甲;甲少拿一个分数,若少拿最低分,则有利;若少拿最高分,则不利;等等。以上各种想法都有道理,遗憾的是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这些感性认识和文字说明上,没能进一步引进数学模型和数学符号去进行理性的分析。如何衡量规则的公平性是本题的关键,也是建模的原则。很少有学生能够明确提出这个原则,有些学生在第2问评分规则的修正中,提出“将甲所在学校的评委从评判组中剔除掉”,这种办法违背实际的要求。有些学生被生活中一些现象误导,提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评分规则修正方法,而不去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这道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题解答情况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在数学应用能力上存在的一些问题:(1)数学阅读能力差,误解题意。(2)数学建模方法需要提高。(3)数学应用意识不尽人意数学建模意识很有待加强。新课程标准给数学建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中学数学建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相信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高中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会有大的提高!

那么高中的数学建模教学应如何进行呢?数学建模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学建模课程指导思想是:以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数学建模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主动探索解决之法。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创造一个环境去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的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与结果。

(一)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初步的数学建模知识。

中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将数学建模中最基本的过程教给学生:利用现行的数学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典型的数学模型。如函数模型、不等式模型、数列模型、几何模型、三角模型、方程模型等。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数学基本模型问题,如储蓄问题、信用贷款问题可结合在数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一些不大复杂的应用问题,带着学生一起来完成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一些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初步体验。

例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后,通过下面的应用题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客房的定价问题。一个星级旅馆有150个客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实践,旅馆经理得到了一些数据:每间客房定价为160元时,住房率为55%,每间客房定价为140元时,住房率为65%,

每间客房定价为120元时,住房率为75%,每间客房定价为100元时,住房率为85%。欲使旅馆每天收入最高,每间客房应如何定价?

[简化假设]

(1)每间客房最高定价为160元;

(2)设随着房价的下降,住房率呈线性增长;

(3)设旅馆每间客房定价相等。

[建立模型]

设y表示旅馆一天的总收入,与160元相比每间客房降低的房价为x元。由假设(2)可得,每降价1元,住房率就增加。因此由可知于是问题转化为:当时,y的最大值是多少?

[求解模型]

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可得到当x=25即住房定价为135元时,y取最大值(元),

[讨论与验证]

(1)容易验证此收入在各种已知定价对应的收入中是最大的。如果为了便于管理,定价为140元也是可以的,因为此时它与最高收入只差元。

(2)如果定价为180元,住房率应为45%,相应的收入只有12150元,因此假设(1)是合理的。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数学建模意识。

首先,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二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他的身边。其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中,介绍知识的来龙去脉时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以及“变量间的函数对应关系”、“变相间的非确切的相关关系”、“事物发生的可预测性,可能性大小”等,这些正是数学中引入“方程”、“不等式”、“函数”“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概率”的实际背景。另外锻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数学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它能够准确、清楚、间接地刻画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应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例如,当学生乘坐出租车时,他应能意识到付费与行驶时间或路程之间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鼓励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去处理,当然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学生的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也就是要不断的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经常渗透数学建模意识,学生可以从各类大量的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去研究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相关学科加以运用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该重视选用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美学等知识相结合的跨学科问题和大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如投资买卖、银行储蓄、测量、乘车、运动等方面)的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选择应用题,通过构建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该学科难题的能力。例如,高中生物学科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有的学生往往以为学好生物学是与数学没有关系的。他们尚未树立理科意识,缺乏理科思维。比如:他们不会用数学上的排列与组合来分析减数分裂过程配子的基因组成;也不会用数学上的概率的相加、相乘原理来解决一些遗传病机率的计算等等。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相应的课堂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呼应,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其它学科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又例如教了正弦函数后,可引导学生用模型函数写出物理中振动图象或交流图象的数学表达式。

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应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钻研如何把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学教师只有通过对数学建模的系统学习和研究,才能准确地的把握数学建模问题的深度和难度,更好地推动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4篇

摘 要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归纳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温州市鹿城区4所初中的3907名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与全国同龄初中学生进行比较。从总体评价等级上来看,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高于同年龄段的全国初中生,建议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逐步提高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改善初中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保障。

关键词 初中学生体质 现状分析

一、研究对象

以温州市鹿城区部分在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检测并分析鹿城区四所在校初中学生的原始体质健康数据,其中温州第二十一中学1084人、温州第二实验中学1145人、温州第二十三中学955人和温州第四中学723人,共计3907人,其中男生2093人,女生1814人,年龄跨度为13~17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身体形态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同年龄初中男生平均身高为,温州市鹿城区初中男生平均身高为,温州市鹿城区初中男生平均身高比全国同年龄初中男生低了。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另外,在体重方面,温州市鹿城区初中男生平均体重比全国同年龄初中男生低,女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且男、女生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温州市鹿城区初中男生的身体发育状况一般,而女生身体发育状况良好。

(二)身体机能特征

调查显示,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平均肺活量指标与全国同龄初中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

在台阶指数方面,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平均台阶指数与全国同龄初中学生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三)身体素质特征

调查显示,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的力量素质(立定跳远)明显高于全国同龄初中生的平均水平,两者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

(四)综合成绩评定

调查显示:鹿城区初中男生优秀率为,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女生优秀率为17%,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由此可见鹿城区初中女生优秀率和良好率高于男生,而不及格率低于男生。另外,全国同龄初中男、女学生的总体评价等级分别为,男生:优秀率为,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女生:优秀率为,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将鹿城区初中生总体评价等级与全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体质状况好于同年龄段的全国初中生,这为温州市鹿城区的中学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逐步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特别是改善男、女生不合格人群的体质状况和男、女生总体评价等级之间的差距应该成为今后体育工作的重点。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男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略低于全国同龄初中男学生(P

2.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和台阶指数上,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的指标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同龄初中学生(P

3.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除男生的坐位体前屈外,其它各项成绩均好于全国同龄学生(P

4.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女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男生,而不及格率却低于男生,表明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女生体质状况好于男生。

(二)建议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5篇

摘 要 初中生的体质健康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河北省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体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体质平均成绩与河北省初中生相比偏低,体质(肺活量,速度,耐力等方面)优秀率低于河北省初中生。针对此类现象建议学校要改变教育观念,改进对体育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减少学生压力,保证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学生体能训练,能够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作为学习体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多种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综合成绩的考评,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 成安县初中生 体质现状 调查

一、前言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自身体质,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成安县第二中学348名学生的体质现状进行调查,其目的是能够使成安县第二中学领导了解学生的体质现状,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对体育教育提高重视,改善学生的体质现状,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348名(男177、女171)进行体质测试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河北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近五年相关文献20余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调查法

依据《学生体质标准》的基本要求,对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348名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测试方案按照标准,结合中学生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该校体育组的配合下完成了测试工作。

3.数理统计法

利用对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

4.逻辑分析法

通过测试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结合成安县第二中学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理论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的体质状况综合统计总平均成绩为分,河北省初中生平均成绩为分,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的体质状况平均成绩低于河北省初中生分,成安县第二中学男生总平均成绩低出河北省初中男生总平均成绩分,成安县第二中学女生总平均分低出河北省初中女生总平均分,说明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综合素质低于河北省初中生平均成绩。

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总体不及格率为,而河北省初中生总体不及格率为,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的不及格率低于全省的不及格率。

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优秀率为,而河北省初中生优秀率为,低于河北省初中生,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达到优秀的还是太少,与河北省初中生体质状况的平均值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通过上述比较,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的体质与河北省初中生的平均状况相比较体质达标,但是成安县第二中学体质优秀的学生明显很低。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对体育活动还是缺乏兴趣,导致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参加的各项体质的测试结果的优秀率过低。

2.河北省初中生体质平均状况与成安县第二中学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基本相同,但成安县第二中学多数学生为农村学生,对体育课的知识了解过少,学校对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不足,学生不能合理的使用体育器材,所以导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不合理。

3.学校的管理层对体育教学的忽视,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放松,不能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导致学校学生体质优秀率偏低。

(二)建议

1.积极培养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关键。使其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校现有的场地充分发挥其价值

根据现在成安县第二中学的场地情况,把场地科学合理的划分,各年级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也给予合理分配,使之发挥最高使用率。对教学必需的紧缺资源进行必要的补充,逐步使学校的体育配置达到国家安全标准,使学生能够主动参加活动。

参考文献:

[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S].2007.

[2]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 李晓玲,吴军.学生体质现状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2008(12).

[4]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邹志春,庄洁,陈佩杰.国外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研究动态[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4).

[6] 薛原,周睿.中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现状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2011(2).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6篇

“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是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叶圣陶研究会、《语文世界》《语文学习》《语文月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共同发起,联合举办的一项盛大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弘扬优秀传统,贯彻教育教学新理念,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培养新型语文教师,推动语文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第二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历时一年,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教育科研能力展示”活动中,大赛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教师的教学实录光盘数百件、教学论文数千篇。经过评审会专家、学者的认真评选,评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能手一等奖7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5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研能手一等奖4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69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能奖(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名、三等奖10名。第二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展示大赛”于2007年12月4~5日在广州增城碧桂园凤凰城中英文学校隆重举行。

在大赛开幕式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圣陶研究会理事、《语文世界》杂志社总编王晨女士代表大会组委会致开幕词。广东省增城市教育局姚广耀局长致欢迎词。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经过层层选拔的13位语文教师,分为初、高中两个参赛组进行赛课。参赛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创意独特的课件制作、个性鲜明的教学方法、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余映潮老师做的示范课《三峡》和对初中组选手的点评,赵大鹏老师对高中组选手的点评,精辟而生动、具体而又深刻,更使参会老师如沐春风、获益匪浅。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7篇

党支部的创先争优活动,是指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创先进党小组、争做优秀_员的活动。它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_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项重要措施。

2、创先争优活动的意义

(1)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增强党支部的活力

通过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创先进党小组、争做优秀党员的活动,可以鼓励先进,提高中间,鞭策后进,激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的进取精神,在党内掀起比,学,赶、帮的竞赛热潮。这样,就能够在党支部这样一个小环境里,形成一个人人争上游,个个赶先进的气氛,从而使整个党支部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2)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提高党员素质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对党员潜在的精神力量的开发,有利于启动党员的内动力。党员学习有了榜样,前进有了目标,进取有了决心,必将有利于提高其全面素质。在政治上,党员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新时期党的总任务而奋斗;在思想上,党员会更加注意世界观的改造,净化自己的灵魂;在学习上,党员会更加自觉主动,不断丰富自己,武装自己;在工作上,党员会更加积极主动,钻研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创高指标、高效率。总之,党员会按照优秀_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努力创造优秀_员条件的过程中,提高其素质。

(3)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热情,必将转化为工作中的实际行动,使他们在生产、业务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通过党员的作用,还会带动,影响周围群众,这样,就会更有力地促进生产和其他各项工作。

(4)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党支部的活力增强了,党员的素质提高了,在工作中的模范作用突出了,这就必然使党支部成为一个坚强的核心,提高地位和威信,更有力地吸引党内外群众,更有力地去推动党支部各项工作,发挥更坚强的战斗力。

3、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案

(1)创先争优活动方案的内容

创先争优活动方案的内容主要有指导思想,评选条件,考核办法,评选办法,表彰办法和组织领导等。

(2)创先争优活动方案的产生

①党支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经支委会议论后,拿出初步意见。

②指定一名委员起草活动方案。

③支委会讨论草稿,然后再次修改,最后拿出初稿。

④将初稿发至党小组或党员征求意见。

⑤集中党小组和党员的意见,修改后定稿。

⑥报党委(总支)批准。

(3)制订创先争优活动方案须知

①标准要高。制订评选条件要依据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和党员条件以及《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不能随意降低标准。

②要具体可行。不论是评选条件,还是考核,评选,表彰办法,都要尽量做到具体化,以便于操作执行。同时要紧密结合本支部实际,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党员队伍状况,防止脱离实际,无法实施。

③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创先争优活动是一项制度化、经常性的活动。每年年初制订方案,都要认真总结上一年的经验,认真修订,使活动方案更加完善。

4.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法

(1)制订措施

要做到党支部、党小组、党员都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以保证这项活动能落到实处。党员的措施应报党小组或党支部,党支部的措施应报—卜级党委,以便于检查指导。

(2)定期检查考核

坚持平时考核和每月集中考核相结合,做到日常对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的有关情况,随时加以记载,积累,每月根据考核内容,作出全面记录,坚持逐级考核,党支部考核党小组,党小组考核党员,每季度对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对照创先争优标准,找出主要差距;分析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情况,找出薄弱环节,研究改进措施。检查时,一般采取逐级检查和自检相结合的方法。

(3)半年初评

要求党员对照优秀党员条件,全面进行自我总结,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党员之间要认真进行讲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支部和党小组也要对照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条件,搞好总结,并发动党员搞好评议。在普遍总结和讲评的基础上,推选出表扬的党小组和党员,作为年度评选先进党小组和优秀党员的基础。党支部在半年总评时,还要对创先争优的全面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提出要求。党支部应将半年初评情况向党委汇报。

(4)年终总评

①评选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订评选方案,召开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小组长会议进行布置安排;掌握情况,收集材料,做到心中有数等。

②党员个人总结。评选时,党员对照、《准则》和创先争优的条件,进行认真检查,作出全面总结,

③大家讲评。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以党小组或党支部为单位进行讲评。讲评时,要求党员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标准,实事求是。讲评要注意防止单纯评选先进典型,忽视对大多数党员进行教育的倾向。

④党支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初选出先进党小组和优秀党员的推荐名单,经党支部研究决定后正式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5)命名表彰

主要由上级党组织命名表彰。党支部应做的工作有:形成先进党小组、优秀党员的事迹材料(被评为先进党支部还应形成党支部的事迹材料),找受表彰的党小组长和优秀党员谈话,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关于命名表彰方面的任务。

(6)做好总结

党支部要对全年的创先争优活动作出总结,向党员大会报告,并要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总结一般应包括;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今后开展好这项活动的打算和要求等。

(7)传达上级党组织命名表彰大会精神,学习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优秀_员的事迹

党支部要及时将上级党组织关于创先争优的工作报告和命名表彰决定传达给全体党员,并要组织党员学习讨论,利用先进典型,对本支部党员进行教育。

5、创先争优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党支部要以积极主动、进取向上的精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以比赛竞争的形式来突出先进性,是在先进的组织中进行的一种高层次的竞赛活动。因此要把整个活动的立足点放在“争”和“创”上,党支部作为一个参加竞赛的单位,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精心组织,精心指导,真正在党内造成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风气。要通过竞赛,使党支部工作始终处于动态之中,使之充满活力。

(2)要使创先争优活动制度化

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项制度规范下来,坚持下去。要建立健全考核、检查、评比、表彰等一整套制度,为这项活动经常地、卓有成效地开展提供保证。

(3)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确定每个时期开展活动的具体内容。要把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积极努力作为评先选优的根本标准,从而保证党支部的创先争优活动沿着健康轨道发展,通过活动,促使党支部及党员更好地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

(4)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同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创先争优活动一定要结合本支部党的建设的实际,把解决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作为重点。要把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严密党的组织生活,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党支部委员会自身建设等列入创先争优活动之中,围绕这些内容开展竞赛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和党支部战斗力的目的。

(5)要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

首先,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党支部委员会至少每季度要讨论一次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情况,分析形势,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党支部书记要亲自抓,党支部组织委员要具体抓。其次,党支部委员要在活动中起带头作用,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同时,通过参加活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三,要抓典型,带动一般。不仅要宣传本支部的典型,而且要宣传其他支部的典型,以此教育党小组和党员向高标准看齐,不断步入先进行列。

6.争创先进党支部活动

争创先进党支部活动,是在党委统一组织下,依据党委制订的先进党支部条件,在各支部之间开展的以增强党支部战斗力为目的的竞赛活动。

(1)先进党支部条件

先进党支部的条件主要是依据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任务,结合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本单位的实际制订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先进党支部条件有所不同。一般地说,先进党支部的条件是:

①党支部领导班子党性强,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议、指示,坚持改革,勇于开拓,能够开创工作新局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的组织生活严密,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核心团结,坚强,党风端正,在党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②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抓得扎实,成效显著。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_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坚持“”制度,效果显著。党员党性强,作风正,学习刻苦,工作积极,密切联系群众,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抵制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有一支以党团员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紧密围绕生产、业务工作,联系职工思想实际,运用多种形式,有成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职工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初步形成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④坚持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坚持党员标准,及时吸收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入党,保证_员质量,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的文化和年龄结构。

⑤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好,能够带领群众积极

投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所在行政单位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跨入先进行列。

(2)争创先进党支部的途径和方法

①加强党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一是要健全党支部委员会。要按照规定定期进行选举,改选,党支部委员会有了缺额,要及时补选。二是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要建立党支部委员会的学习制度,坚持经常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每个党支部委员的理论、政策和文化水平。三是要严格组织生活。党支部委员除了参加所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外,每三个月要单独过一次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四是要搞好团结。党支部委员之间要经常交心通气,交换意见,消除隔阂,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工作。五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专制。除上述五条以外,还要求党支部书记当好“班长”,加强自身修养,带领“一班人”前进。

②树立力争上游的思想,发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党支部委员会首先要端正态度,统一认识,克服“先进难当”、“争不争无所谓”的消极思想,明确目标,积极为之奋斗。其次,要教育党员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维护党支部的荣誉,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自觉地为创先进党支部作贡献。三是要有一股不甘落后的劲头,坚定信心,团结奋斗。

③要采取得力的措施和方法。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学习,谈心,民主生活,“”等项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二是要把党员遵纪守法,发挥作用,完成任务等情况列入考核内容,纳入竞赛指标中,使党员明确目标,积极努力。三是要运用目标分解,定期检查等方法,加强对活动的宏观指导,使活动内容更加目标化。

④要注意向其他党支部学习,经常与党委沟通情况,请示汇报。党支部开展创先进党支部活动,要力戒闭关自守,要主动到其他党支部学习好的经验,有条件的也可以走出本单位学习。自己关起门来,看不到别的党支部的进步,不了解周围的变化,就很难在竞争中取胜。另外,党支部还要经常通过向党委请示汇报,取得上级党组织的帮助和指导,掌握新的精神,不断赋予活动以新的内容。

7.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

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是在党委、支部统一组织下,在党小组之间开展的,以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活力为目的的党内竞赛活动。党小组是党支部的组成部分,它对团结、教育和管理党员,指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指示和党支部决议的贯彻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好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对于提高党的战斗力,搞好基层党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先进党小组的条件

一般来说,先进党小组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认真贯彻上级党委的指示和支部党员大会决议,组织党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用党员的模范行动和表率作用,团结、带动群众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②能积极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_理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及业务知识。

③组织生活严密,定期开好党小组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及时解决本小组党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能调动本小组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党员的精神面貌好,进取心强,模范作用突出。

⑥积极组织党员在群众中宣传党的政策和决议,围绕改革和生产(工作)实际,主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干部、群众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所在行政单位团结好,风气正,干劲足。

⑥协助党支部认真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和接收_员工作。

⑦协助党支部做好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本小组党员无违法乱纪的。

(2)开展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的基本要求

①有计划有目标。年初,党支部要制订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的计划或方案。计划或方案应包括,指导思想、评选条件、评选办法、具体要求、表彰办法等。制订计划的目的是使各小组明确目标和基本要求,把各小组纳入竞赛活动中。

(2)有检查有初评。党支部要定期检查各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及时加以指导。一般来说,半年要进行初评。初评不是评出先进党小组,而是按照先进党小组条件,对照检查每个党小组,帮助他们找出差距,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以推动这一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③有总结有表彰。年终,要根据各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

评选出先进党小组,在此基础上,要做好总结。总结主要是找出成功的经验,肯定成绩,同时也要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评选出的先进党小组,要进行表彰,表彰形式有通报表扬,颁发奖状证书和奖品等,对事迹突出的党小组,党支部还可向上级党委推荐,提请上级党委表彰。

(3)开展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①党支部要组织本支部各小组走出去,认真学习兄弟支部小组的经验,使竞赛活动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展。这是因为一个党支部所属的党小组毕竟是少数,如果局限在本支部开展这项活动,容易降低标准,影响活动质量。

②要充分发挥党小组长的作用。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能否开展好,发挥党小组长的作用很重要。首先,要调动党小组长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进取的思想,力争上游,唯旗是夺。其次,要使党小组长明确方法,掌握要领,以便组织好这项活动。三是,加强对党小组长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党小组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比学赶帮。

③要认真搞好评选和总结。评选要坚持标准,不能搞平衡照顾。评选可采取自荐的办法,由各小组上报事迹材料,党支部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支委会讨论决定。也可以根据年初制订的目标,采取打分的办法,以得分多少评定先进党小组。活动的总结一定要全面,既肯定成绩,又要指出问题。尤其要根据一年来开展活动的情况,总结出经验,提出进一步搞好这项活动的意见。

④搞好有关材料的归档。党支部应把开展活动的方案,半年初评的情况、年终总结以及事迹材料认真整理好,归档入卷。

8.争做优秀党员活动

争做优秀党员活动,是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党内高层次的竞赛活动。它是争先创优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搞好争创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活动的基础。它对增强党的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优秀党员的条件

一般地说,优秀党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

②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_理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及业务知识。

③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④革命事业心强,积极进取,勇于改革,自觉地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奋斗,在生产(工作)中贡献突出。

⑤有坚强的党性原则,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和共产主义道德,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端正党风中,表率作用突出。

⑥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党员和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2)开展争做优秀_员活动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①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党支部要把开展争做优秀_员活动作为党支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列入日程,加强领导。要对这项活动做出全面规划,制订相应的措施,保证活动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一般情况下,应明确一名支委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党支部书记要经常过问,经常听取汇报。

②明确标准,树立标杆。开展争做优秀_员活动,首先要使每个党员明确优秀_员的条件,并对照这些条件,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党支部可以组织党员学习优秀_员的事迹,在党员心中树立起优秀_员的标杆,使其赶有目标,学有榜样。也可以开展争创优秀_员的讨论活动,通过讨论,教育党员高标准,严要求,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争做优秀_员。

③督促检查,及时指导。党支部要定期检查每个党员参加活动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党支部要认真研究,提出指导意见。

④目标分解,量化标准。党支部可依据优秀_员的条件,确立每个党员的目标,然后把目标分解为若干小项目,逐项地进行考察,然后打出分数,以得分多少作为评定优秀_员的重要依据之一。

⑤民主测评,支部考核。在年终总评时,应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一般可采取民主测评的方法。搞民主测评,应首先把优秀_员的条件交给大家,防止用低标准衡量党员。党支都要进行全面考核,把工作实绩,群众意见,目标完成情况加以综合分析,最后评选出优秀_员。

⑥表彰优秀,弘扬正气。对评选出来的优秀_员,党支部或党委要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宣传优秀_员的事迹,号召全体党员向他们学习,以此弘扬优秀_员的精神,激励党员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3)开展争做优秀_员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防止只顾一头,丢掉大多数的倾向。要把所有的党员都纳入到活动中,不能只抓几个表现突出的党员,丢掉大多。在进行初评或总评时,每个党员都要对照优秀党员的条件进行总结,找差距,明确目标,形成一个全体党员你争我赶争上游的局面。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8篇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的教学观所关注的不仅是活动的结果,更关注的是学科学习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和能力。

几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影响下,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实践了“合作教学”模式,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小组教学的特征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个人自学”、“小组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1、小组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组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起“主导”“导演”作用。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小组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

在小组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沿着前人研究、探索数学问题的路子去思维、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学习。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小组教学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通过小组教学教师能从合作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拨、引导,使学生顺利地合作学习,达到预定的

教学目标。

二、小组教学的实施策略

1、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小组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小组教学课堂活动的操作

小组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1)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3)议: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

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例如:教学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我提出三个问题给予导读导议:〈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中位线有多少条?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何区别?〈2〉何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它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3〉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根据反馈,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掌握前两个问题,但对课本中这个定理的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由学生在全班上提出问题,针对要害给予点拨,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有甲学生提出:“这一定理的证明思路和方法,又新又陌生,是怎样想出来的?”又有乙学生提出:“对这个定理的证明,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证明,课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证明?”我首先针对甲学生提出和问题,启发学生议论认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的结论也隐含着三角形中位线,解决了课本中为什么要“过D作DE///BC,交AC于E/”的问题,可见DE/与DE重合,因此DE//BC,从而使学生对课本的证明思路和方法理解畅通。小结强调要领会“重合---同一”这种证明方法,指出它在往后学习应用中,还将出现。回答了课本中为什么采用这种证明方法的原因。再而在乙学生提出可用别的证明方法的带动下,我组织全班学生合作探索,通过添加不同的辅助线,运用平行线、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得出这一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使学生深化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体验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这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突出解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练习过程所出现的难点、疑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合作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例如解方程: 5(2x+1)+1=10+2(2x+1),由二个小组代表板演,第一小组解法是先去括号;另一小组则把2x+1看作一个整体,采用先移项合并即得3(2x+1)+1=10。后者解法较为简捷,这就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的结果。

(5)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课堂小结也应师生合作参与进行。先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学生之间交流自身学习的体会,往往能击中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师单独小结不能达到的功效。同时也体现师生合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以上环节并非机械操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合理调换环节顺序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保证合作教学顺利进行。如单元复习课应以议、练、结为主;

概念课则以读、议为主;练习课则以议、练为主。

3、强化人际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合作教学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相互作用,使学生群体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关系,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要做法是:

(1)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产生合作的效应。小组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规模要小一些,以4至6人为宜,应由能力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组成。为了使学生合作成功,还必须使学生在自己组内感到愉快。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前,教师应该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和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应当要求学生表明愿意和那些同学在一起。分组时,教师应尽可能给予考虑照顾,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伙伴和他同组,促进小组内部有效合作。

(2)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合作的争论。合作必有争论,争论的情境和气氛应是合作性的,而不是竞争性的。应强调整体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在合作的气氛下,争论无所谓输赢,而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充分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最后在分析综合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到学习的目标。

(3)师生换位。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让学生到讲台上,代替教师完成一些他们能够做到的事。如: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及经验、评讲同学板演的内容、组织全班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等等,这些都是促使学生参与合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4)及时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激励,使小组成员感受到他们同在“一条船”上,荣辱与共,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共同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尽其才。使学生之间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在课外,小组成员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三、体会

1、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实施有效的课堂讨论

新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为的人。我们应充分认识课改精神,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必须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在刚开始实行合作学习时,当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千姿百态”:有的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互相“干扰”;有的是一言不发,静当“听众”;有的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东张西望,是“自得其乐”。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这些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不能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讨论时间一到,教师就指名汇报,这样合作的“含金量”能有几分?

2、通过教师的指导,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不仅学生之间要相互合作,师生之间也要相互合作,营造心理相融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学生的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信任学生,也要让学生相信教师。教师要展示自己的个性及魅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的呈现,适时组织学习方法及知识的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形成激励机制,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拓宽和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并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应当具体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有时讨论中出现“争执不下”的现象,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如多查找相关资料,多做思考和交流,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专心倾听别人发表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能够整合不同的观点、汲取彼此的智慧,尊重事实、形成共识等。

在进入教师的指导阶段时,要先搜集各组汇报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去指导,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做到有效的指导。尤其应注意的是,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不能站在一旁无所事事,须知此时是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的良机。此时教师应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作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才能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作用,更有效地促进合作学习。

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长处,也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学业成绩也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9篇

初中班主任优秀论文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对学校工作、家庭和谐都起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将产生很多问题。有的问题处理起来很棘手,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但选择了班主任,就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下去,在工作中勤反思、多交流、多尝试。朝着既定的目标在自己的“试验田”里认真耕耘,定将硕果累累。

提到班主任工作,首先是感动,感动着学生时代班主任对我的谆谆教诲;感动着我的学生曾对我班级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感动着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

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从事的却是世间最崇高的职业,事务繁杂、琐碎,耗费精力,甚至有时伤透脑筋,诸如:学生的习惯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生的交友和早恋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考试态度问题、青春期和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厌学问题、学生上网和抽烟问题、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问题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班主任开动脑筋、用心思考,确实很辛苦。但苦中有乐,乐中有收获。任何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都是在不断思考与研究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班主任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从事教师职业,而不当班主任是教育生涯的一大遗憾。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真学习各类书刊,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学习、请教,自己摸索了一些简单的方法,简单归纳如下:

一、认真上好班会课

作为年轻的班主任,由于没有管理经验,要摸着石头过河,所以班会课每次都像上主课一样,甚至比主课还重要,我都认真备课,总结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去开导学生,用爱心和耐心去擦拭学生心灵的污垢,用细心去关爱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凭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去感化、感动每个学生心灵的深处。如:我班的学生是小学两班的学生到初中后又重新分的班(我校是完全学校),小学中的一些恩怨也随之而来到初中,我在了解情况后,主动找学生谈心,讲述同学之间友谊的珍贵,并通过家访、学习文章、讲小故事的方法对学生教育,从而扭转班级的不良风气。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学生人生的领路人,让其健康快乐成长,千万不能像一个推手,逐渐将孩子推出班级门外。

二、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应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作为班主任,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并去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要敢于放手,大胆放手,把班级的各项事务交给学生管理,要相信他们能管理好。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班级事务多献计献策,做到班级“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让班长作为总管理员,并对各项事务的实施效果进行评比,使学生之间能形成“以强补弱、以优补劣”的`管理模式,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的管理能力将会逐渐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向上、活泼、团结的班集体,班级凝聚力得到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强。

三、与学生搞好关系

好的师生关系胜过好的教育,班主任是联系学生、学校、及家庭的纽带,也是衡量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准,师生关系的对立主要是解决、梳理问题的不得法形成的。所以,班主任要全面、认真、详细地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家庭背景、父母的知识层次、学生的爱好、习惯、性格等。这就需要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方法的选择与实施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真诚、无私的去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灵活机智地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不是学生受到无端的伤害,作为班主任,更应“视生如子”允许学生犯错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误并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和理解。只要我们

不放弃、不灰心、不懈怠,关心学生的命运,关心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这样,我们无奈的班主任工作将越来越得心应手,问题学生将越来越少,我们的工作才越来越出色,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走在前列。

四、多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班主任在工作中总有很多经验和教训,要多留意,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得与失,尤其对于班级管理中的突发事件、特殊学生、特殊案例等更应留意,记录下处理过程中的长处与短处,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引用和借鉴,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案;同时,借鉴兄弟班级的管理策略,珍惜每一次班主任交流学习的机会,多阅读相关书籍,做到取长补短,在总结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这样就能够探索出一套富有特色、富有新意、简便易行的班级管理的路子,在实践中再加以整合与完善,会对我们自己和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益处。

班主任工作是永不停息的水的奔流,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班主任不仅甘于奉献,更要有教育智慧,只有智慧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只有智慧的学生才更能体现班主任的工作价值,我相信:只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反思,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将逐渐丰富,工作才更加出色。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10篇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果

[摘要] 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的透彻”。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应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做到返璞归真。

[关键词] 数学本质 返璞归真 火热思考 主动建构

教师的教学在于能够“授人以业”、“授人以法”、“授人以道”。从所授知识要求的角度来看,“授人以业”要求所授知识“准确”;“授人以法”要求所授知识“深刻”,而“授人以道”则更多地要求所授知识“本质”。显然,一堂高效的数学课教学必须呈现“数学本质”。对于“数学本质”本身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视角,我们在课堂中要追求的“数学本质”,一般其内涵包括: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依靠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概念、判断或推理,这种认识为理性认识。重视理性认识活动,以寻找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内部联系)的体验等方面。

基于对“数学本质”内涵的认识,本人认为要在课堂中呈现“数学本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教师要深透领悟教材内容

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的透彻”。为求透彻,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沉下去”,理清知识发生的本原,把握教材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回顾自己上过的许多的课,总感到有些许的憾意:课堂缺少耐人回味的东西,缺少引起学生思考的部分,对教材内容的领悟浅薄,缺少厚重感。本人认为要弥补这些憾意,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必须有自己的眼光,目光要深邃,看到的不能只是文字、图表和各种数学公式定理,而应是书中跳跃着的真实而鲜活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这种思想就是“不在书里,就在书里”,这

种思想能让所有教材内容融入到教师的思维中,成为教学的能力源泉。“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

让我们来看一则例子:

若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说明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的理由。这是初中数学中很典型的一道题目,连接AC,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很容易证明。对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适当地替换它的条件,再考察它的结论的变化情况。

思考1:如果把条件中的四边形ABCD依次改变为矩形、菱形、正方形或梯形、等腰梯形,其它条件不变,那么所得的四边形EFGH是怎样的四边形呢?

思考2:如果把结论中的平行四边形EFGH依次改变为矩形、菱形或正方形,那么原四边形ABCD应具备什么条件呢?

思考3:如果条件中的中点替换为定比分点,那么四边形EFGH是怎样的四边形呢? 思考4:如果把条件中一组对边的中点改为两条对角线的中点,其它条件不变,则四边形EFGH是怎样的四边形呢?

面对这么多的变化,学生肯定头疼,如果抓住了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是相等,还是垂直,还是既相等又垂直,还是既不相等又不垂直这一本质特征,那么这类问题就都可迎刃而解,学生掌握起来容易也乐于掌握。通过这类题目的解答,让学生领悟: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而其中的方法是相通的。学习数学重在掌握这种具有普遍意义,能反映数学本质的知识。注重问题间的类比,使解题总结成为自觉的行动,这样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由例及类,解一题通一片的目的。

可以再看一例:

已知a、b、m都是正整数,并且a

假如令b表示溶液(糖水),a表示常溶质(糖),那么 是糖水(不饱和)的浓度。现向糖水中再放糖m>0,糖水变甜,这就是不等式 的现实意义,也体现了该不等式的价值。

至此,作为教师还可进一步思考,其实还可以进一步导出下面的结论:

(1) 若a、b、m都是正数,并且a

(2) 若a、b、m、n都是正数,并且a

(3) 若a、b、m、n都是正数,并且a

甚至还可以提出:现在,如果将两杯浓度不一样甜的糖水( )倒在一起,甜度会怎样?

显然,甜度在原来两种甜度之间: 。

事实上,初中数学有许多问题都具有生活背景和意义。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课本用心体会,在教学中发掘问题的内在联系,抽象问题的本质,进而用数学语言(符号)来表达问题的实质。这样引导,对数学本质会有更深的认识。

二、教师要真正做到把数学知识“返璞归真”

对许多初中学生来说,学数学难,但又必须学。在学生眼里,数学是一个又

一个公式、符号、定理、习题的堆积,它们是如此的抽象、散乱、遥远、不可琢磨,它们就象石塑一般------充满着理性精神的美却显得冰冷和生硬。数学本来是这样,还是我们的数学教学的原因?翻看人类的数学思想史,在数学“冰冷的逻辑推理之中有一大堆生动的故事”,其“冰冷美丽”的外表下存在着“朴素而火热的思考”。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应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做到返璞归真。

让我们来看一段函数增减性的教学:

教师:现在最让中国人骄傲的篮球运动员是谁?

学生:姚明。

教师:你们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米。

教师:姚明一出生就是米吗?

众学生:不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姚明部分年龄段身高的直方图)

教师:我们以姚明的年龄为自变量,姚明的身高为函数值建立一个函数关系,能否得到以下结论-----姚明身高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教师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把学习的目标引向了函数关系中两个变量变化大小的相互依赖关系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也是学生理解函数增减性的现实背景。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观察函数y=x2(x≥0)图像的x值与y值的动态变化效果,得出如下结论:

(1) 函数的图像向坐标系右上方延伸;

(2) 随x取值的增大,y的值越来越大。

这时,教师可以总结:这种随x的增大,y也随之增大的现象称为y随x的

增大而增大。类似地,在学生观察了函数y=x2(x≤0)图像的动态效果后,得出这种随x

的增大,y越来越小的现象称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

通过一个生活背景的实例和对函数y=x2图像的直观观察,产生了函数增减性的生活语言的描述,使学生理解到的是两个变量之间具有依赖性的增减关系。这是函数增减性中最为基本和初始的思想,是根本性的要素,也是从生活中原初思想迈向数学知识的关键一步。

回顾关于姚明身高的话题,有学生指出姚明的身高不可能随年龄的增长不断长下去,因为到一定年龄以后身高还会变矮;因此,姚明身高与年龄的关系严格地说应该是:姚明在某年龄段身高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时,教师抓住“分情况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函数的增减性与其取值范围有关。因此,在描述函数增减性时,应该说清楚x在哪个取值范围内,从而使学生对增减性的理解从图像的直观体验向数学化的严格性迈进了一步

毋庸置疑,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形式地摆在那儿的,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一个字一个字地印在纸上。这种形式地、演绎地呈现出来的数学,看上去确实是冷冰冰的,我们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就很难进行“火热的思考”和主动地建构,也就难以欣赏“冰冷的美丽”,从而也就难以领会数学的本质。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接受知识的已有基础本质

“万丈高楼起于平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能接受新知识是建立在其原有的基础水平之上。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达到对新知识的相应理解和主动建构。

来看这样两道题目:

(1)有两个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

案:甲商场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找q折销售;乙商场是两次都打 折销售。请问:哪个商场的价格最优惠?

(2)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只须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种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

以上两个问题,其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比如在讲授“距离”这一块内容。初中阶段学过的距离有“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些概念学生往往很容易混淆,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这样向学生解释几何中关于两个图形间的距离的概念:图形P内的任一点与图形Q内的任一点间的距离中的最小值,叫做图形P与图形Q的距离。由此,学生对“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定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与体会,也能从本质上深刻地认识到两个图形之间的距离最终“化归”为点与点的距离。掌握了这一点,即便是学生以后到高中段学习“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它平行的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时学生也能做到不教自明。

奥苏伯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来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条件下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进行教学时,要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进行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而要尊重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就是要承认学生学习能力上的限度,要接受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容忍学生的学习错误,并看到错误背后隐含的合理因素。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已的活动经验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独特理解方式,也许,这种理解在教师看来是不全面的、不合理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有意义的,因为学生是在他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上来理解事物的,是从他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的策略就在于怎样建立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的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以及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高境界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呈现“数学本质”。“持之以恒,贵在变通”,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领会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数学最本质的方法,朴素的思想,同时又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重视通性通法,注重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挖掘,提炼与渗透,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本质,增强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觉性,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掌握知识,解决“会”与“对”的矛盾。只有这样,就一定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和教师在教的的过程中都找到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关于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数学通报・,5

2、黄晓学・让鲜活的思想在数学课堂中流淌・数学教育报・,1

3、涂荣豹・数学学习中的元认知・数学教育学报・,4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11篇

金秋,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图文并茂的数学书时,顿觉眼前一亮。我深深地被它吸引注,真是爱不释手。老面孔不见了,一幅全新的,富有生命力、贴近生活的课本展现在了我的面前。它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理念出发,通过“做一做”、“想一想”、“猜一猜”、“议一议”发展了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了,下面我就谈一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的一些感受。一、新教材如此地贴近生活。新教材所用的语言、插图等符合中学生的心理,数学教学由书本数学走向了生活数学,这本书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摸得到,看得见,身边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每一章内容都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每一个情景都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取材于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仿佛数学就是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第一章的《丰富的图形世界》拉近了数学和学生的距离,因为数不够用了,才引入了负数,通过图案的设计,让学生体会简单的几何图形就可以构筑如此多的丰富图案。在平平常常的日历中有许多数学知识等。二、新教材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地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教材,很快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登堂入室,进入知识的大厦。有了这种“兴趣”,就能促进学生更积极,更持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所以,“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一种动力。如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通过圈出日历中的一个竖列的相邻的三个日期,告诉它们的和,老师就能猜出这三天分别为几号?通过这样的提出问题,一下就吸引了学生,增强了他们的兴趣,……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12篇

试论数学建模

【摘 要】本文以“减肥问题的研究”为例,介绍了数学建模基本方法和步骤,希望它能对初次参加数学建模的同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建模;基本方法;步骤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作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含变量和参数的数学问题,求解该数学问题并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这种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下列能力:(1)洞察能力,许多提出的问题往往不是数学化的,这就是需要建模者善于从实际工作提供的原形中;抓住其数学本质,同时有些数学模型又可以有许多现实意义,这使得建模者不得不具有很强的洞察以及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横向、纵向的研究;(2)数学语言翻译能力即把经过一定抽象和简化的实际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并对数学的方法和理论推导或计算得到的结果,能用大众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案或建议;(3)综合应用分析能力,用已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综合应用分析,并能学习一些新的知识;(4)联想能力,对于不少的实际问题,看起来完全不同,但在一定的简化层次下它们的数学建模是相同的或相似的,这正是数学应用广泛性的体现,这就要培养学生有广泛的兴趣,多思考,勤奋踏实地学习,通过熟能生巧达到触类旁通地境界。因此,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自己组织或参加全国乃至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竟赛。然而,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初次参加数学建模的学生对数学建模感到很茫然,本人多次承担数学建模指导老师,撰写该论文,希望对初次参加数学建模的同学有所帮助。

1.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使问题理想化

在众多因素中孤立出所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经典方法。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要精细地研究一个问题常常无从下手,就是因为思考相关问题太多所致。因此,对初学者最好的方法就是使问题简单化、理想化,在特殊或极端情况下进入课题,然后加入相关因素,修正结果,使问题深化。这一步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复杂的现实中孤立我们所关心的事物与什么有直接因果关系,把这些孤立出来的事物用符号、算式及相关学科的理论进行数学分析处理的全过程,就可以认为是数学建模的过程了。

假定及符号认定

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建立数学模型还是很容易的。所谓理想就是通过假设条件把所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哪些条件先不虑,哪些条件应设为变量,哪些变量与时间(路程、费用等等)有关。这样就为下一步建立数学模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数据处理与模型建立

数学模型的建立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问题本身给出一些数据,建模的人应从数据上找出一定的规律性,这时就应通过相应的数学方法整理数学数据。如使用最小二乘法、统计学方法等。对于没有数据的数学模型的建立,一般要使用数学手段建立形式,如矩阵、微分方程、数学优化形式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数学模型的初创时期。在建模初期还必须注意使用其它学科的成果,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工、机械、光学等学科,把这些学科的现成结论直接拿来使用也是数学建模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分析结果及修改模型

在比较理想的状态下建立的数学模型一般都与实际原形有较大差距。为使数学模型更能反映原形,就必须按实际情况再修改、补充新条件,分析新结论,最终经反复研究会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2.以对“减肥问题的研究”为例,探讨数学建模方法和步骤

问题的提出

对于人类来说,肥胖症或减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各种减肥食品或药物数不胜数,各种减肥新法也纷纷登场,如国氏全营养素、减肥酥、soft海藻减肥香皂等。一时间,爱美的人,害怕肥胖的人面对如此多的食品、药物或疗法简直无所适从。这里不准备也不可能去论证各种食品、药物或疗法的机理和有效性,只从数学上对减肥问题作些讨论,即科学减肥的数学。

合理假设

A1:不妨假设人体由脂肪构成。(相对而言,成人是由骨骼、水分、脂肪组成,短时间内人体的骨骼、内脏等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

A2:设时刻t,人的体重为W(t)千克,显然W(t)可假设为t的连续函数;

A3:假设单位时间内人食用食物产生的热量为A大卡,同样也假设A为常数;

A4:单位时间内维持新陈代谢的热量为B大卡,同样也假设为常数;

A5:设单位时间内因运动消耗的能量与体重成正比,即CW(t)大卡(由于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而且体重越大,能量越多);

A6:对于人体系统而言,能量守恒;

A7:过剩的热量按1千克脂肪=D大卡热量转化为脂肪(D=*10焦耳/千克,称为脂肪的能量转换系数);

A8:初始时刻t=0时,体重为W0千克。

注:1千克脂肪完全“然烧”相当于释放10000(即1D)大卡热量。

模型的建立

由能量(热量)守恒原理即任何时间段内由于体重的改变所引起的人体内能量的变化应该等于这段时间的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差。故在△t(或[t,t+△t]时间间隔内,“增加”的热量=△t[单位时间内吸入热量-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热量],于是有:

3.总结

(1)一般方法只供参考,各步有机联系但侧重点不同。

(2)模型虽粗,但能定性说明问题,每步还有改进的余地。

参考文献:

[1]数学建模[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平.谈数学学习[J].数学通讯,20xx(10).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13篇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的优秀课堂设计与建设逐渐引起了许多教育学者的关注。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优秀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性逐一体现,成为初中数学教学实施新教学目标改革和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在我国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数学科目的教学设计研究内容很多,但实际上对于初中数学针对性的优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基本处于初始阶段,就优秀课程教学设计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一、优秀课程教学设计的概述

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分析

初中数学的课程教学设计从其本质上来说,还是以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理论和学生基础学习理论为基本概念。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开始利用区别于传统教学理论的系统分析方法来确定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的疑难问题,由此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合理的数学教学方案,并不断实践反思,最终达到完整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背景和教学要求下,应该从传统的教学目标中脱离出来,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认知情况来制订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的环节上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地将教学环节互相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适应课程安排,理解教学内容,完成学习目标。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但都是依照课程改革要求的要素进行设计:首先是初中数学教学课程设计所针对的对象必须符合课改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新课改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策略的应用、初中数学教学总体设计的总结性评价。

三、优秀课程教学设计在初中数学应用过程中的实践结论

我国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优秀课程教学设计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实践检验,就目前的实践发展情况来看,初中数学优秀课程教学设计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要注重学生的理解融入能力,这也是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统一。在同样的数学课程中,不同的课程教学设计所产生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教师要注重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与教学设计的统一,更应该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细节与学生的统一,只有将学生与教学进行完整的结合,才能让初中数学教学有更高的价值。

我国教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践检验出许多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但应该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摆在核心环节。优秀课程教学设计也应该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放在第一位,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兴趣,让学生在有效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得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数学的优秀课程教学设计不断进步,为初中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14篇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标 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15篇

【摘 要】首先阐述数学建模内涵;其次分析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的关系;最后总结出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教学;教学模式

什么是数学建模,为什么要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经过反复阅读有关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的文章,仔细研修数十个高校的数学建模精品课程,数学建模优秀教学案例等,笔者对数学教学与数学建模进行初步探索,形成一定认识。

一、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即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通过对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计算出结果,对实际问题给出合理解决方案、建议等。系统的谈数学建模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起。

1.数学建模课程。

“数学建模”课程特色鲜明,以综合门类为基础,重实践,重应用。旨在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现代科研活动主动性与参与工程技术开发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相关素质。

2.数学建模竞赛。

1985年,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发起的一项大学生竞赛活动名为“数学建模竞赛”。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与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可以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己团队意识与创新精神。同时这项活动推动了数学教师与数学教学专家对数学体系、教学方式与教学知识重新认识。1992年,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数学学会创办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截止20xx年10月已举办有21届。大力推进了我国高校数学教学改革进程。

3.数学建模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的灵魂。数学建模竞赛是实现数学教育创新的重要载体。如20xx年A题,葡萄酒的评价中,要求学生对葡萄酒原料与酿造、储存于葡萄酒色泽、口味等有全面认识;而20xx年D题,机器人行走避障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对机器人行走特点;20xx年B题,乘公交看奥运,要求学生了解公交换乘系统。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涉及不是单一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融合其它学科知识。同时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有助于增强其积极思考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数学建模是数学应用与实践的重要载体;数学教学旨在传授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相辅相成,数学建模思想与数学教学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反之传统应试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数学教学效果,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体现显著。

三、数学教学

1.数学教学“教”什么。电子科技大学的黄廷祝老师说:“数学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的来龙去脉,领会数学精神实质。

2.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素质是关键,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是手段,革新评价机制是保障。

①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素质。

数学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20xx年胡书记在《_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教育出了问题,问题关键在教师队伍。数学学科特点鲜明。若数学教师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不强,则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将无从谈起。因此数学教师需通过如参加培训、学习精品课程、同行评教、与专家探讨等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②创新数学教学模式 。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16篇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抓好辅导的落实,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的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 9月3日——8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 制定工作计划

2、 9月9日——15日 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 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 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

3、 9月16日——22日 上学期期末考总结会议;完中物理科组长会;市各 科镇中心教研组长会;“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 发动工作

4、 9月23日——29日 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 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 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 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 艺汇演

5、 9月30日——6日 国庆节

6、 10月7日——13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 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7、 10月14日——20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初、高中美术公开课;高一地 理、物理研讨课;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政治高中课 题组实验研讨活动

8、 10月21日——27日 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 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 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 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 十月份文明班评比

9、 10月28日——11月3日 教师结对子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研讨课;高三物 理复习研讨课;政治科高考辅导讲座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0、 11月4日——10日 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 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 育运动会

11、 11月11日——17日 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 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 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

12、 11月18日——24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研讨会;初中物理公开课;文学创作大赛 总结

13、 11月25日——12月1日 目标分层教学优质课评选;市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 工作调研;十一月份文明班评比,班主任工作调查

14、 12月2日——8日 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 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 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15、 12月9日——15日 优秀论文评选,市中学生物说课比赛;市初中化学 单元目标引导探索实验研讨会;政治课题组实验工 作调查;高考备考视导;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6、 12月16日——22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探索性学习情 况调查;市学科带头人、新秀、教学能手复评

17、 12月23日——29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数学 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会;十二月份文明班评比

18、 12月30日——1月5日 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市中小学各科论文评选

19、 1月6日——12日 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 1月13日——19日 新教师期末复习督导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17篇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由学生动手操作:用各种不同长度的木棒去拼三角形,归纳出能拼出三角形的各边长之间的关系和不能拼成三角形的三边的特征,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

2.会解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其解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来类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这些概念,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

2 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难点:确定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 教具准备】

1 五根木条长度分别为10cm,3cm,14cm,9cm,6cm;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 教具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通过一个实例入手,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让学生经历通过具体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组的过程,从而理解不等式组及其解,解集的意义,初步感知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学生合作交流等方式相结合,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方案的设计,让学生能自觉地投人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获奖论文 第18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在实习中,我发现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存在,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的答案。儿童过早的、过度的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堆里,整天做数学题,但不知数学与生活有什么联系。因此,在现实中遇到数学问题时不会解决,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可能性

当前小学数学的新教材与以前的教材有着天壤之别,更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

从古到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密切。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就出现了“鸡兔同笼”等实际问题。现在,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应用性越来越强。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的练习设计也反映这一特点,其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密切联系的习题,如市场营销、银行贷款、股票行情、出租车费、统筹运输、电脑上网等问题。下述的几个例子就反映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例如,在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第七册《教育储蓄》一节,课后设计如下练习:为了使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国家设立了助学金贷款,助学金贷款分年期,1、3年期,?3-5年期,?5-8年期四种,贷款的利率分别为,,,,贷款利息的50%由政府补贴,某大学一位新生准备贷6年期的款,他预计6年后最多能一次性还清20000元,他现在至多可贷款多少元?这个例子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银行贷款的问题,体现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生产密切联系的特点。教学中选用类似的习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习过程。儿童头脑中的数学往往就是生...